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中国足球政策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中国足球政策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国家在对足球方面的政策在不断改变,在2015年3月份,国家出台了《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》,这不仅是中国足球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,同时也是中国体育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。《方案》以总体要求、主要目标为大方向,通过对管理机构重新设计、职业俱乐部建设、完善竞赛体系、校园足球、社会足球、人才培养、国家队建设、场地建设管理、完善投入机制等涉及足球领域的各个层面的具体部署,为中国足球今后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,具有重要意义。
U23政策始于2017赛季,到2022赛季执行了6年,这期间经历了3年的疫情和中超金元足球的坍塌,政策细则也在不断的微调,如2018赛季要求中超各队U23上场人次须与外援上场人数挂钩;从2019赛季第16轮起调整为:每场比赛每队场上的U23球员不得少于1人。要说给中国足球留下点什么,恐怕是弊大于利,唯一的财富可能就是,让我们知道了年轻球员不是这样培养的。
从效果看,离预期差十万八千里,甚至是背道而驰的。这6年赶上了2020东京奥运会和2022卡塔尔世界杯,U23是奥运会的适龄球员,也应该是世界杯的主力队员,但是从结果看我们都没有入围决赛圈。特别是世界杯亚预赛,2021年,国足27人阵容的平均年龄为29.6岁,30岁以上球员有16人之多,张玉宁、韦世豪、明天3个年轻人是95后,无一名U23适龄球员。这足以表明,U23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。
从执行看,漏洞百出,笑话百出,各种“神操作”层出不穷。2022年中超联赛,像广州队、大连人队这样的球队在执行U23球员政策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,但那是在优质球员稀缺情况下的无奈之举。而各种神操作却经常出现,2019赛季中超,天津天海队门将就以前锋的身份替补登场,4分钟后又被另一U23球员换下;河南建业U23球员杨国元在本队对阵江苏苏宁、北京人和时,分别首发登场,但两次都只踢了2分钟左右,脚还没碰球就被换下了。
从规律看,U23政策带动了U23球员在国内转会市场的大流通,许多球员甚至因无法抗拒高薪诱惑,放弃了留洋,即便在中超中甲坐板凳,也乐享其中。韦世豪曾经说过就是因为高薪不想留洋,而张玉宁也回到了国内踢球。就足球运动的规律来说,U23球员靠政策登场,还是因为实力不行,本身就是不正常的。这样拔苗助长,急于求成的U23球员去踢国家队的比赛,结果可想而知。
我觉得足协做得非常有道理,在发现一个政策不合适以后,立刻改变政策,直到找到适合中国男足的模式为止。摸着石头过河,外国足球的经验不一定适合中国。对于中国足球来说,走一条完全适合中国人自己的路是最好的。中国人才济济,我相信未来,中国足球肯定能进入世界杯。
中国的足球政策,几乎所有都是“拔苗助长”“掩耳盗铃”,与“长远大计”无关,与近期“蝇头小利”相关,与“利国利民”无关,与“党同伐异”有关,所有的政策“朝令夕改”只有两个字“短视”。这可能也跟我们的浮躁的社会有关。就不展开说了。说多了全是眼泪!
我打个比方吧!一个刚入小学的学生,本来学校按部就班、循序渐进一级级培养他,可是家长非要拔苗助长,搞所谓跳级教肓,报所谓初高级知识培训班,结果是,孩子既累,又没学懂高年级知识,只好厌学,最后变成一块杇木。中国足协如此家长,不作不死,死搬硬套外国的所谓足球经验,硬套中超联赛,只能祸害无穷。限薪可以,改中性名,可以休矣!
祸大于福,这是我最直观的感受!
其实足协的“新政”也不算是什么“新政”,不管限薪也好,改名也罢,这些东西都是别人玩剩下的,别人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,本来我们只需要“照本宣科”就行,可是为什么到现在,很多人都感觉新政有点乱七八糟呢?
任何事情的改变,都有自己的规则和规律,足球也不例外!日韩足球之所以能成功,就是遵循了足球发展的规律,发展青训+职业联赛!发展青训不仅是为了足球的未来,也和球员的薪水以及俱乐部的投入,有着很大的关系,而职业联赛则是为了让踢球的人,能够拥有一个实现价值的平台!
中国足球上不去、本土球员技术差和薪水虚高、俱乐部和企业负担重,就是因为青训和联赛都不够正规和职业!本来足协只需要对青训和联赛,进行改良和扶持,等再过几年,中国足球也能像日韩足球那样!
可是足协偏偏不走寻常路,在足球发展的道路上,他们总想另辟蹊径,不是U23政策,就是国足打联赛,要不就是限薪、限投、改名!而又因为国足打联赛,中超限薪、限投、改名的问题,结果又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新问题,例如球员不愿意续约、大牌外援和教练逃离中超、中超俱乐部屡屡欠薪!
这些新问题的出现,恰恰还是与青训和联赛有关,说到底还是足协不够专业、不够职业、更不够耐心!所以足协的新政,仍旧是“治标不治本”,对于中国足球来讲,肯定是祸大于福,因为足协的新政,并没有按照足球应有的轨道来改革!
什么是祸什么是福?祸的标准是什么,福的标准又是什么?一个俱乐部投资多少,达到什么目标,执正什么理念都是俱乐部自己的事。
打个比方说富力和恒大同在一城,所要执行的目标就不同,恒大是称霸,富力是承续并发扬岭南文化和南派足球,保住文化阵地(和香港甲A同理),恒大要争霸你去投入大是你的事。富力打出的是技术流派,广东人喜文乐见就行。
足球打的是思想,理念和追求,要加入争冠行列必须大投入。当然经济下行适当限投限薪,亦有裨益。但是足球还是讲思想的产物。
反观是今谁在讲思想坚持?谁在坚持苏永舜年维泗的技丶战术思想,有谁?有吗?贝大师世界名帅来中俱要教球员传接球,鲁能引进费莱费来尼半空球操作(忘掉走地面),上港是身体足球肉身摆放,其跑位也是教队员捡便宜(沪人精明特点发挥)遇到逼近防守的传接带过全垃圾。
也就是说荒漠,足球思想的荒漠没了点滴年维泗思想,是足球的隨落,隨落才是北方最可怕的。
足球思想的隨落,追求的放弃就拿限投限薪说事才是最可耻的。
谁还在错误的路上继续走下去?
是福不是祸,是祸躲不过,要想改变现状不是朝夕令改,要彻底从根本上改变,否则积习难改,木已成舟,总之,目前这种新政态势也只是动动皮毛而已,现在想赢新马泰都在使出吃奶的劲,何况东亚和西亚,只有世界杯外围赛看分晓了!!!
怎么说呢,世界第一人口大国,却没有一个好的足球环境,虽然经过了一些整治,大环境确实是有些好转,但是顽疾没有得到根治,足球参与者的自身素质没有得到提高,那么再好的政策也是个零,更何况现在也已经很少关注足球了。
我认为U23政策的不断折腾正是不断改进进步的表现,应该大力支持!
放眼国际足坛,23岁已经不是年轻球员的代名词,他们正逐步登上舞台,担纲主力。
但是在国内,23岁还是一员小将,身上满是不信任的标签。所以才会有在U23政策下,10分钟不到就被换下场的尴尬记录,甚至1分钟,半分钟就被换下了。对U23球员来说,这样做等于是一种侮辱。对球队来说,浪费了一个换人名额。
后来又改成必须保证有一个U23一直在场上,这样避免了上述尴尬。但是新的问题又产生了,场上的U23球员红牌罚下怎么办?受伤了怎么办?这些情况下,已经没有U23可以换了,那规则怎么制定的?
希望U23政策继续折腾下去。
至少在这个政策下,每年有那么一些U23系列年轻队员得到了迅速发展,苏宁的黄紫昌,申花的刘若钒,鲁能的段刘愚,他们展现了过人的才华,在中超有了一席之地。如果没有U23政策,恐怕他们没有那么早登上属于他们的舞台。
但是政策一定要稳妥,既要让U23小将尽快得到锻炼,又不能过分挤占其他中生代球员的空间。比如许多U23球员失去了U23属性没有政策倾斜之后,萎靡不振,再也难上场。这也是政策的副作用。
建议中国足球在联赛间歇期,尽快调研各俱乐部,协同商讨U23事宜。政策不宜朝令夕改,不能损害俱乐部特别是中小俱乐部的利益。
这个“折腾”,应该是政策不断改进的折腾。
折腾几个赛季的U23政策,虽然一直饱受诟病,但也有部分球员得到了成长。只是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,真的能为中国足球带来曙光吗?
有很大的难度,为什么这么说呢?
一、实力不足,赶鸭子上架,对于球员的身心打击更大。
相信很多人还记得中超秒换U23球员的怪像,出场未出汗,即刻被换下,这对于球员的自信心打击非常大,完全起不到多大作用,反而让会让球员自暴自弃。
只有球员具备相当的实力,并取得教练的信任,能够给球队带来积极作用,那才能让球员得到快速的成长。只是球员有这个实力的时候,即使没有U23政策,球员也同样可以得到比赛的机会。
职业足球,还是得靠硬实力来竞争球队的位置,否则只会越来越差。
二、机会把握不住,唯有伤仲永,且恶性循环下去。
本身优质的年轻球员就比较有限,还基本都被中超豪门俱乐部收至账下。关键也在于这些俱乐部竞争力非常大,球员想要立足球队,必须有超常的能力,否则政策红利过了,就会被荒废掉,俱乐部另推新人上位。长江后浪推前浪,前浪死在沙滩上,这种恶性循环会一直持续下去。
当然这也与球员个人努力有极大关系,如果球员只是趁着这个政策谋私利的话,那这样的球员也没什么培养价值。
三、俱乐部给机会了,球员却把握不住,又得重新来过,这就造成了球员物以稀为贵,俱乐部成本不断增加,财政赤字扩大化。
俱乐部不想花费这个成本的话,也可以从梯队里选人,培养自家球员。但关键的问题是很多俱乐部由于之前并不重视青训,压根就没有合适的球员可选。如果还是赶鸭子上架,那又陷入死循环了。
既然自身解决不了,也就唯有到市场去引援,那为了选到合适的球员,必定会付出较大的成本,无形中加大支出,甚至扩大球队财政赤字。白白浪费这些钱,还不如给俱乐部留着去投入青训工作。
这U23政策有这么多不利之处,无论是球员还是俱乐部,都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,那又谈何促进中国足球的发展,为中国足球带来曙光呢?但是在摸索中前进的U23政策,还是带来了不少有才能的球员,也让这些球员得到了快速的成长。
如果中国足协还要继续折腾下去的话,绝对不能再干朝令夕改的事,必须综合出更加合理的方案。或许可以考虑下这些建议。
一、要让马跑,也得让马吃草。
职业足球都是以追求利益为主的,总不能只让俱乐部有出无入,以球队成绩为代价,去帮国足锻炼人才。
中国足协或许也应该出台相关政策,以球员出场时间、表现以及入选国字号等方面去考量,从而给到相关俱乐部一定的经济补偿,并非只是减免球队出场人数。
二、将U23政策应用到预备队联赛中去,并与一线队成绩直接挂钩。
其实预备队联赛本就是年轻人的联赛,很多球队都是以这些球员为主,再辅以少数需要找状态或维持状态的一线队球员。
关键就是都不重视,比赛强度不够,纯粹就是瞎练。去年赛季末,足协就曾经组织过这个U23联赛,结果都不怎么重视,随便应付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因为足协就是随意而为,组织者都没重视,那还怎么要求参赛队去重视呢?
以上都是个人观点,总而言之,U23政策也并非一无是处,关键是足协如何把握政策,并坚决有效地去实施。如果仅靠这个政策,就想让中国足球真正迎来曙光,那是不大可能的,这只能是起到辅助的作用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足球政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中国足球政策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