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2017中超外援新政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2017中超外援新政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2021年中超新赛季外援上场政策为“注6报5上4”。
此前由于外国人入境的政策没有打开,多队外援无法回归,中国足协考虑过每场出场2人或3人,同时替补席坐1人候补。但随着政策的放宽,多队外援的回归,新赛季的外援政策将恢复为“注6报5上4”,即每队注册6名外援,每场比赛报名5人,场上4人、替补1人。
此外,因中国足协采纳国际足联今年12月31日前每场每队可使用5个换人名额的新规,新赛季中超每场比赛双方的报名名单可能从18人增至23人。
中超球队在一场比赛中,可以登场4名外援,其中有1名亚洲外援。 根据2015年3月16日中国足协正式公布的《抄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》中,明确中超联赛的高水平外援引进限制政策。政策公布后,确定了外援上场控制方向:中超的外援报名注册袭登记人数为5人,上场人数按照“3+1”外援政策,即百在一场比赛中可以上4个外援(其中包括一名亚洲籍外援)。
另外多出的一名外援是无法进入到度比赛大名单中的,只能靠下一轮轮换的时候出场,这样可以避免外援受伤等造成的困扰。
“外援均衡保护政策”是2020赛季针对疫情影响外援回归而制定的,对阵双方的球队,如果一方没有外援或者只有1名外援,对方只能派出2名或者3名外援。但现在,这个政策被取消了。2021赛季,中超外援将继续实施“报名五外援,同时上场四外援”的政策。
亚外,只为亚冠而存在
我是樱木花道,爱好体育。今天跟大家聊一聊18赛季中超赛场上的亚外这个话题。
截至到2月28号,中超16支队伍的64名外援全部确定。在已公布的64名外援中,只有广州恒大、上海上港及天津权健三支球队带上了金英权、权敬源和艾哈麦多夫三名亚外。
樱木带大家来分析一下亚外的现状、作用和三名亚外能留队的原因。
2017以前的中超外援实行的是3+1政策,即3个外援加上1个亚洲外援的政策。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国足球,足协在2017年实行了3外援政策。直接取消了亚外。而亚足联举办的亚冠联赛采取的是“3+1”的外援政策,其中的1就代表的亚洲外援。所以在中超亚外就成为了一个尴尬的存在了。亚外只为亚冠而存在!而在中超赛场上失去了亚外这一政策的保护伞,亚外面临着直接和欧洲、美洲、非洲优秀的外援竞争出场。亚洲足球水平的低下让他们基本不可能在中超赛场上露面。亚外,鸡肋般的存在,只为亚冠而生。这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只有恒大、上港、权健报名了亚外。因为他们这三只球队要参加亚冠的比赛呀!而且对亚冠冠军充满渴望。而参加亚冠比赛的申花深知自身的实力,也不敢渴望亚冠能有所突破,所以直接放弃亚外。这一行为的意图非常明显,放弃亚冠,冲刺中超。
樱木再来带大家看看2018硕果仅存的三名亚外。金英权可以说是恒大的功臣了,见证了恒大两次登顶亚冠和中超的5次夺冠。恒大队中有高拉特、阿兰、古德利。除非其中有人出现伤病,否则金英权几乎没有在中超赛场上出场的可能。同样上海上港由于有胡克尔、奥斯卡、埃尔克森的存在,艾哈迈多夫也基本会绝迹中超赛场。权健队内有大牌帕托、维特塞尔、莫德斯特,权敬源出场的几率几乎为零啊。
关于亚外,樱木的总体感受就是:只为亚冠而存在的鸡肋。
2018赛季的中超联赛还有4名亚洲外援(注:来自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的球员,不考虑在内),有亚外的4支球队,分别是广州恒大、长春亚泰、上海上港和天津权健。
“外援新政”升级,大量亚洲外援离开
本赛季,中国足协公布了更加严格的外援新政,原本已被边缘化的亚洲外援,面临着更加残酷的生存环境。为了获得更多的出场机会,许多亚外只能另谋出路,并离开中超联赛。
以刚刚结束的冬季转会窗为例,就有9名亚洲外援陆续离开了中国(或完全结束与中超俱乐部的合约关系)。包括重庆力帆的郑又荣(加盟神户胜利船)、上海申花的金基熙(加盟西雅图海湾人)、山东鲁能的尤西雷(被圣保罗正式买断)、河北华夏幸福的金周荣(解约成为自由球员)、河南建业的萨利赫(未按照球队要求归队,没有报名中超)和哈维尔·帕蒂诺(解约成为自由球员)、北京国安的克里梅茨(回归塔什干棉农)、天津泰达的黄锡镐(加盟清水鼓动)以及江苏苏宁的塞恩斯布里(租借加盟苏黎世草蜢)。
中超仅4队有亚洲外援
现在,中超还有4支球队拥有亚洲外援,分别是广州恒大(金英权)、上海上港(艾哈迈多夫)、长春亚泰(伊斯梅洛夫)以及天津权健(权敬源)。在以上4支球队中,只有长春亚泰不是亚冠参赛队,这也足以看出伊斯梅洛夫在球队中的作用和地位。
从能力上来看,艾哈迈多夫与“非亚外”几乎没有区别,在新赛季开启后,他的地位也不会有根本性的动摇。相对来说,金英权的处境就比较尴尬一些,如果另外三位外援不出现伤病情况,他估计很难在中超出场。而权敬源的登场机会,应该比金英权更多一些。
目前中超联赛还有四名亚洲籍外援,他们分别是广州恒大的金英权,上海上港的艾哈迈多夫,天津权健的权敬源和长春亚泰的伊斯梅洛夫。其中这四人只有长春亚泰的伊斯梅洛夫不是因为参加亚冠而报名的,这更加说明了一份梅洛夫在长春亚泰队的地位。而同样参加亚冠的上海申花队,则没有亚洲外援,他们是新加入了之前租借离队的罗梅罗。2018年,权敬源和金英权应该大多数时间都会在亚冠的联赛中踢球,而伊斯梅洛夫和艾哈迈多夫则有可能进入球队的主力轮换阵容。
上赛季U23新政刚出来的时候,也是质疑声铺天盖地而来。中国足球愿意探索的决心是好的。上赛季U23实行下来,质疑声变小后,足协今年顺势加大了探索的力度。
新政与去年的政策对比如下:
1. 中超外援全年注册数6(此前7),同时人数4(此前4+1),每场上场人数最多3(此前3)
2. U23球员人数不得少于本场外援累计出场人数。(无必须在场规定)
3. 预备队不少于5名U23出场,同时最多允许一名外援出场。
4. 转会调节费内援2000万/外援4500万的标准不变。
最值得关注的是第2条,与比赛本身相关,可以这样解读:
1,必须有至少1名U23球员首发;
2,U23球员上场人次不少于外援上场人次;
3,比赛中不强求必须有1名U23球员。
总之这个规则比去年的复杂了一些,特别注意这道数学逻辑题,主教练在排名布阵上要考虑的更多了,也是难为那些久经沙场的洋教头了,不仅教练技能和足球规则必修,中国的规则也是必修课,否则一旦违规可能面临处罚。
缺点还是那样:24岁的不怎么出彩的那些球员成了没爹的孩子,可能对足球失去了信心。而U23的球员则依然是香饽饽。
中超球队在考虑引进外援的问题上,需要变得更加谨慎了,如果你上3个外援,就必须得3个U23,外援的能力是否足以弥补这三个U23的能力和经验的不足?
并且参加亚冠的球队在安排下赛季阵容时该怎么办?为了亚冠可能按照亚足联的规定,为了中超又要按照中国足协的规定。
这也让下赛季的中超变得更加不确定性。如果这样操作下去,估计全华班真的有可能了。可以预见的是,这个政策是施行,明年这个时候质疑声可能会随着中超的顺利闭幕少一些。不过中国足球发展不要只抓着中超中甲不放,关键还是要把青少年联赛搞起来。
今天(22日)上午,中国足协在武汉召开的职业俱乐部工作会议期间,联赛理事会执行局局长马成全就2018赛季国内中超、中甲联赛的U23球员问题作出了全面的解释,规定在外援方面的政策与2017赛季不变,完全一样,而在U23球员方面,除了一名球员必须首发之外,U23球员实际上场人数不得少于外援实际上场人数。至于除首发以外的两名U23球员出场,时间方面没有任何限制。
坦率地说,这个政策与上赛季联赛中所实施的U23球员政策并没有太大的变化,如果一定要说有变化,当然是人数上的增加。但是,人数上的增加,并不意味着U23球员得到的锻炼机会与场次、出场时间就会相应地成正比例增长。为什么?一个很简单的情况,在过去的2017赛集中,效果之所以不是很理想,尤其是很多俱乐部纯粹就是“应付”,象征性地派上U23球员首发,然后没几分钟就把球员换下来了。
作为一种新政的延续,针对2017赛季中的这种情况,首先应该很好地进行修补,即如何首先确保这种情况不再出现、在规则上不再有那么明显的漏洞。然后,再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规则。这样的规则才是更合理、更科学的。
但是,很遗憾,在2018赛季的新规定中,这样的漏洞依然存在。所以,在明年的中超联赛中,有的球队依然可以这么玩:首发派上一名U23球员,然后很快就将其换下,如同2017赛季很多俱乐部球队所做的那样。然后,等比赛快要结束时,再把另两名U23球员象征性地替换出场。也就是说,将3个换人名额全部都用在U23球员身上。
当然,谁都不希望出现这样的情况,但是,一旦有球队这么“玩”了,至少从规则的角度,外界拿这样的球队毫无办法,因为人家也是符合规则的。于是,这样的U23球员人数出场机会增加了,其意义又何在?相反,如果将“90分钟比赛中始终要有一名U23球员出场”,这就让各俱乐部球队会更重视U23球员的培养,毕竟要求是90分钟之内。
所以,这次通过的“新政”,从本质上来说,是加快年轻球员的培养,出发点很好。但是,本来有更好的实施办法,但决策者听不得基层的意见,则也就毫无办法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2017中超外援新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2017中超外援新政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